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黃金五年

我們的黃金五年從二O一O年開始直至二O一四年,此時前所未有的機遇、資本及人才皆如雨後春筍般湧入香港。實質經濟增長已 連 續 六 季 超 越 十 年 平 均 值 , 反 映 經 濟 持 續 擴 張 ; 預 測 今年名義生產總值增幅更高達12.1%,未來兩年後勁亦持續凌厲,是自回歸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然而,香港現正面臨嚴重的供給限制,寫字樓、商舖及住宅供應已差不多是開埠以來的最緊張時刻。由於預期未來勞動人口將減少,營商成本必然拾級而上。這些勢必困擾香港,以致我們未能把握黃金五年的機遇有限的供給將迫使企業分拆其中間及後勤部門,遷往租金較便宜的地區,而香港勞工市場只剩下前線職位。
長此下去,中高收入人士的就業情況會變得不穩定,香港服務業的範圍與規模也會受到局限。中產階層的收入增幅將落後 於 通 脹 率 , 令 特 區 政 府 本 已 備 受 挑 戰 的 管 治 威 信 雪 上 加霜;服務業停滯更可能粉碎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夢。這兩者均會影響所有香港市民的未來。更尤甚者,正當黃金五年為我們帶來無限機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本港的勞動人口增長卻無法滿足崗位需求。香港現時已接近全民就業,新增需求只會令工資上漲的壓力
居高不下,過去數十年從未影響過香港的勞動人口短缺問題也會在黃金五年中急速浮現。放眼區內,一眾競爭者早已整裝待發,對香港虎視眈眈,一旦我們的經濟因上述供給限制而漸露疲態、企業逐步遷出,我們對手的機會就來了。那些企業將遷移到他們的土地上,而我們則逐漸人去樓空。

香港男性人口最大年齡層平均五十歲,這年齡層的人最能從其閱歷環看香港的歷史背景和三代所需這批佔相當人口的黃金五十仍然青壯能幹,公共討論與政策轉變應該還相當開放;十年後的公共討論將漸趨狹窄和內向,也逐漸失去同理心。他們或會恃其作為最大票源的力量,用手上的選票為自己爭取最大好處,而不再關注能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的課題。

幾十年前港人要到內地已相當容易,故香港到內地客流量增長緩慢。人可自由向北流動,向南流動卻受限制。從前內地人來港需經繁複手續,近年內地旅客來港人次增長卻如潮水颶風。從前是流失中空,黃金五年是流入回補。壁壘倒下,香港從旅客赤字到旅客盈餘。香港在競爭中會更充滿活力,不過如果中港流動並非雙向,則逃不過敗陣的厄運。


新需求取代舊需求,令本地人拒新機遇於門外
若我們束手度過黃金五年,之後還能否保住香港現在所有?

香 港 黃 金 五 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